首页汉语词典挟书律挟书律的意思
xiéshū

挟书律


拼音xié shū lǜ
注音ㄒ一ㄝˊ ㄕㄨ ㄌㄩˋ

繁体挾書律

挟书律

词语解释

挟书律[ jiā shū lǜ ]

⒈  秦始皇三十四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颁布民间有私藏《诗》《书》和百家书籍者族诛的法令。

引证解释

⒈  秦始皇 三十四年,采纳丞相 李斯 的建议,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颁布民间有私藏《诗》《书》和百家书籍者族诛的法令。

《汉书·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秦 律敢有挟书者族。”

国语辞典

挟书律[ xié shū lǜ ]

⒈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而私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的法令。唐·颜师古·注:「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也作「挟书令」。

《汉书·卷二·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分字解释


※ "挟书律"的意思解释、挟书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挟书律”:

意思:挟书律,古代法律名词,指对携带书籍的惩罚性规定。在封建社会中,书籍常常被视为传播思想、文化的工具,因此对书籍的管理和携带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挟书律即指禁止或限制人们携带书籍的法律。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挟书律”一词,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在古代字典中可能会解释为对携带书籍的法律规定。

出处:挟书律的具体出处不详,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它起源于古代对书籍管理的法律制度。

同义词:禁书令、书禁、禁携书律

反义词:无特别对应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允许携带书籍”

相关词语:焚书坑儒、禁书、禁令、书籍审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挟书律”是古代法律名词,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可以看作是对“挟书律”的一种极端体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若有人违反了挟书律,可能会被罚以重金甚至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