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意思
yánshī

五言律诗


拼音wǔ yán lǜ shī
注音ㄨˇ 一ㄢˊ ㄌㄩˋ ㄕ

繁体五言律詩

五言律诗

词语解释

五言律诗[ wǔ yán lǜ shī ]

⒈  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引证解释

⒈  诗体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
亦省称“五言律”、“五律”。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
《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沉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毛泽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分字解释


※ "五言律诗"的意思解释、五言律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五言律诗”:

意思:五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每句诗由五个字组成,通常为八句一首,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要求平仄声调严格,对仗工整,是唐代以后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对于“律诗”的解释为:“律,法也。诗有律者,谓有法度也。五言律诗,即每句五字,有平仄声调之律诗。”

出处:五言律诗起源于唐代,是唐代诗人杜甫、王维等人的创作,后来成为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

同义词:五言绝句、五言排律

反义词:散文、自由诗

相关词语:律诗、唐诗、平仄、对仗、韵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五言律诗在网络上常被提及的典故之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以其五言律诗的形式和优美的意境广为流传。

造句: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著称,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推敲,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