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那


拼音wū nà
注音ㄨ ㄋㄚˋ
词性代词

兀那

词语解释

兀那[ wū nà ]

⒈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引证解释

⒈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
《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然后去兀那坟前,也拜几拜。”
《水浒传》第十四回:“兀那都头不要走!”

国语辞典

兀那[ wù nà ]

⒈  那、那个。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
《水浒传·第四回》:「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

⒉  语助词,无意义。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垓心里手掿著枪,杀场上硬睁著眼,哥也!敢战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惮。」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儿走到地南头,您去兀那熟耕地里可都翻觔陡。」

分字解释


※ "兀那"的意思解释、兀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兀那”在汉语中是一个口语化的词汇,主要用作代词,指代某个人或物。它的意思相当于“那个”或“那一个”,通常用于北方方言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收录“兀那”这个词语,可能是由于它是一个口语词汇,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

出处:

“兀那”作为一个口语词汇,没有明确的出处,它可能是随着民间口语的流传而逐渐形成的。

同义词:

那个

那位

那个里

那边

反义词:

“兀那”本身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代词,用于指代某个具体的人或物。

相关词语:

兀自:独自,单独

兀突:突出,凸起

兀立:直立,挺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兀那”是一个较为口语化的词汇,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你看兀那孩子,多机灵啊!

2. 兀那座山,真高啊!

3. 兀那件衣服,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