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áng qí
注音ㄨㄤˊ ㄑ一ˊ
⒈ 犹王畿。
⒈ 犹王畿。参见“王畿”。
引《逸周书·职方》:“乃辩九服之国,方千里曰王圻。”
孔晁 注:“圻,界也。圻与畿同。”
唐 沉珣 《授崔珙凤翔节度使制》:“古称右辅,以扶助王圻。”
宋 王珪 《开封府推官王畴可开封府判官司封员外郎冯浩可开封府推官制》:“王圻画千里之广,京兆比三辅为剧。”
词语“王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它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汇,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意思:
“王圻”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王侯的领地或疆域。它是由“王”和“圻”两个部分组成,“王”指的是帝王或贵族,“圻”则是指疆界或领土。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圻”字条下并没有直接解释“王圻”,但“圻”字本身有“疆界”之意,因此可以推断“王圻”应是指帝王的疆界。
出处:
“王圻”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中对王侯领地的描述。
同义词:
疆域、领土、版图
反义词:
荒芜、废墟
相关词语:
王侯、封疆、疆界、版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王圻”较为冷僻,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昔日的王圻,如今已变成了一片废墟,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