ǒu

土偶


拼音tǔ ǒu
注音ㄊㄨˇ ㄡˇ

土偶

词语解释

土偶[ tǔ ǒu ]

⒈  亦称“土偶人”、“土禺人”、“土耦人”。泥塑的人像。泥塑的神像。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土偶人”、“土禺人”、“土耦人”。泥塑的人像。

《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史记·孟尝君列传》:“今旦 代(苏代 )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司马贞 索隐:“禺音偶,又音寓。谓以土木为之偶,类於人也。 苏代 以土偶比 涇阳君,木偶比 孟尝君 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龙阳 宋朝,犹土偶之冠夜光; 籍孺 董 邓,犹锦紈之裹尘埃也。”
《朱子全书》卷二:“然所谓涵养工夫,亦非是闭眉合眼如土偶人,然后谓之涵养也。”

⒉  泥塑的神像。

《南史·萧猷传》:“当此时,庙中请祈无验。十餘日,乃见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者。”
宋 陆游 《秋社》诗:“不须諛土偶,正可倚天公。”
清 许缵曾 《睢阳行》:“中丞飞檄榜通衢,沉其土偶庐其居。”

国语辞典

土偶[ tǔ ǒu ]

⒈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或神像。

《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宋·陆游〈秋社〉诗:「不须谀土偶,正可倚天公。」

德语Dogu (Kunst)​

分字解释


※ "土偶"的意思解释、土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男人可以出去工作,女人可以在家里做些缝纫,年老者与小孩也可以用无处不在的泥土做些土偶,做做能卖给路过旅人的美梦。


AI解释


词语“土偶”的意思:

“土偶”指的是用泥土塑造而成的神像或偶像,常用于古代的民间信仰中,多用于供奉或祭祀。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土偶”被解释为用泥土捏成的神像。

出处:

“土偶”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与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相关的文本中。

同义词:

泥人

泥塑

土公土母(指夫妻两尊泥塑像)

反义词:

铜像

铜人

银像

相关词语:

祭祀

偶像

神像

神龛

神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土偶”主要与古代民间信仰相关,网络上的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神话或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如《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他的形象可能被塑造成土偶。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老的村庄里,每年春节,村民们都会在庙里供奉着他们亲手制作的土偶,祈求一年的平安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