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兔

词语解释
脱兔[ tuō tù ]
⒈ 脱逃之兔。喻行动迅疾。
引证解释
⒈ 脱逃之兔。喻行动迅疾。
引《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杜牧 注:“险迅疾速,如兔之脱走,不可捍拒也。”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三:“攻如饿鴟叫,势若脱兔急。”
宋 陆游 《二爱》诗:“人生非金石,去日如脱兔。”
金 元好问 《癸巳除夕》诗:“身并枯蜩化,心争脱兔先。”
许杰 《大白纸》:“他那急于会见的心,正欲如脱兔般的趋往他的爱者。”
国语辞典
脱兔[ tuō tù ]
⒈ 兔子跳脱敏捷。比喻行动迅疾。
引《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分字解释
※ "脱兔"的意思解释、脱兔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他的人和剑更快,刹那间已刺了出去,他这一剑刺出,势若脱兔,围绕在女神的哀伤周围的能量,如蛇信吞吐一般,眨眼间将射来的能量子弹击散,直刺向普朗克。
2.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能“一鸣惊人”的人,必定在他“不鸣则己”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人,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人,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4.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吴言的速度大快了!鞭腿,膝撞,肘击!砰砰声不绝于耳!快到两个人都没反应。
5.老者的身姿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身体移动,双臂和双腿迅动,十分自然,十分矫健,伴随着阵阵的破风之声,很有一股莫名的威势。
6.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身手敏捷、风驰电掣,动如脱兔,举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张牙舞爪。
7.在封建社会,许多开国元勋都难以逃脱兔死狗烹的悲剧命运。
8.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如**,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
9.在封建社会,许多开国元勋都难以逃脱兔死狗烹的悲剧命运。
10.能“一鸣惊人”的人,必定在他“不鸣则己”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人,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人,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AI解释
词语“脱兔”的意思:
“脱兔”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行动迅速、敏捷的样子。它通常用来比喻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像兔子一样灵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脱”字有“脱去”、“解脱”等意思,“兔”字指兔子。成语“脱兔”并没有在《康熙字典》中直接出现,但根据成语的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
出处:
“脱兔”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中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在魏国被囚禁,他的门客冯谖为了救他,假装成兔子,混入魏国宫廷,最终成功救出了孟尝君。
同义词:
闪电
飞快
迅速
反义词:
缓慢
慢吞吞
悠闲
相关词语:
脱缰
脱颖而出
脱胎换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脱兔”这个成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描述英雄救美的故事中,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来形容主角的敏捷行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紧急关头,他像脱兔一样迅速地做出了反应,成功化解了危机。
相关词语
- tù zǐ兔子
- tuō yí脱遗
- tuō lí脱离
- mù tù木兔
- tuō shēn脱身
- tuō guāng脱光
- tuō tù脱兔
- tuō tù脱兔
- tuō jié niú脱节牛
- mì sī tuō密斯脱
- tuō yī脱衣
- chēng mù tù撑目兔
- bǎi tuō摆脱
- ōu tuō瓯脱
- tuō jié脱节
- de tuō得脱
- tù háo兔毫
- sǎ tuō洒脱
- tuō táo yīng ér脱桃婴儿
- dù tuō度脱
- tù sān kū兔三窟
- tù jū兔罝
- tù gǔ兔罟
- tuō jiāng脱缰
- pǐn tuō品脱
- tù quē兔阙
- tuō kùn脱困
- tù qǐ fú jǔ兔起凫举
- yù tù hú玉兔胡
- pò tù魄兔
- tuō jiù脱臼
- tiào tuō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