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ōfěng

托讽


拼音tuō fěng
注音ㄊㄨㄛ ㄈㄥˇ

繁体託諷

托讽

词语解释

托讽[ tuō fěng ]

⒈  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

引证解释

⒈  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延年 《五君》忽自秀於它作,如‘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按,《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作“託讽”。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若 权文公 所论‘池塘’、‘园柳’二语,托讽深重,为 广州 之祸张本。”

国语辞典

托讽[ tuō fèng ]

⒈  借他事以抒表己意。

如:「这篇文章表面颂古,实则借古喻今,托讽时事。」

分字解释


※ "托讽"的意思解释、托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托讽”的意思:

“托讽”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借助于某种事物或故事来表达讽刺、讥讽的意思。即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委婉地批评或揭露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托讽”的解释可能涉及对“托”和“讽”两字字义的合并解释。“托”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有寄托、借助等意,“讽”字则指讽喻、讽谏。结合起来,“托讽”可能被解释为借助某种方式来进行讽喻或讽谏。

出处:

“托讽”一词的出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它更多的是出现在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用以描述一种修辞手法。

同义词:

讽喻、讽刺、隐讽、隐喻、寓意等。

反义词:

直接、坦率、明言、直言等。

相关词语:

寓意、象征、隐喻、暗讽、讽刺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托讽”是一个文学修辞手法,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例子。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的视角,以荒诞的笔法托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通过在画作中巧妙地运用托讽手法,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巧妙地表达出来,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