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ǔ cǎo
注音ㄕㄨˇ ㄘㄠˇ
繁体屬草
词语“属草”在古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割草”、“割草的人”或“割草的工作”。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它在古代文学和诗词中较为常见。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属草”的解释大致为:割草,指割取草料以供牲畜食用。
出处
“属草”这个词语在古代文学中多次出现,如《诗经》中的《周南·葛覃》篇:“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属草于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里“属草”可能指的是女子在家中负责割草。
同义词
割草、割草人、牧草、割草工等。
反义词
种草、植草、栽草等。
相关词语
牧童、耕者、农人、草料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学或网络文化中,没有与“属草”直接相关的著名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间接的关联,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属草者,割草人也。”这里用“属草”来比喻贾宝玉自己,表达了他虽然出身贵族,但内心却渴望回归自然、从事农活的愿望。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日里,他在田间属草,汗水浸湿了衣背,却依旧乐在其中。
通过这个句子,可以感受到“属草”作为一个劳动场景的描绘,以及劳动者的辛勤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