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

词语解释
十二律[ shí èr lǜ ]
⒈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
引证解释
⒈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引《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
《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
国语辞典
十二律[ shí èr lǜ ]
⒈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
分字解释
※ "十二律"的意思解释、十二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十二律”:
意思:
“十二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术语,指的是古代用以定音的十二个标准音律。这十二律分别对应十二个不同的音高,用于确定和校准乐器音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十二律”可能被解释为与音乐相关的术语,涉及音律的制定和乐器的调音。
出处:
“十二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义词:
十二音律
十二音阶
反义词:
无律
无音阶
相关词语:
音律
乐律
调音
乐器
音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十二律”在古代音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具体的故事或典故较少流传于网络。一个可能的相关故事是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其中伯牙弹琴时,子期能准确辨别出琴声中的十二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乐师们根据十二律调整乐器,使得演奏出的音乐和谐动听,如同天籁之音。
相关词语
- yī xīn wú èr一心无二
- èr shī二师
- èr mǎ二马
- èr bān二班
- èr bǎi èr二百二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èr sān二三
- èr dīng二丁
- èr fēi二妃
- èr fú二伏
- èr shì二世
- yāo èr幺二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èr zhōng二中
- èr chuán二传
- shí èr十二
- shí èr十二
- zài èr再二
- tiào èr shén跳二神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为二
- sū èr苏二
- jié lǜ节律
- shí èr shǔ十二属
- shí èr shǔ十二属
- èr dài二代
- shí èr céng十二层
- shí èr céng十二层
- shí fēn十分
- shí èr gōng十二宫
- shí èr gōng十二宫
- shí èr mén十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