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dài

赊贷


拼音shē dài
注音ㄕㄜ ㄉㄞˋ

繁体賒貸

赊贷

词语解释

赊贷[ shē dài ]

⒈  赊欠;借贷。

引证解释

⒈  赊欠;借贷。

《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马建忠 《铁道论》:“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

国语辞典

赊贷[ shē dài ]

⒈  向他人商借财物,日后才偿还。

如:「从前生活困苦,大多数人家都曾向杂货店赊贷过」。

分字解释


※ "赊贷"的意思解释、赊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次级系统涉及到特别贷款者的贷款质量,这个系统使赊贷历史和一个首要贷款者更大的贷款违约变得薄弱。


AI解释


词语“赊贷”的意思:

赊贷(shē dài),指买卖货物或提供服务时,先给货款或服务,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再收回货款或支付服务费用的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赊”字的解释为:先给后取,如赊账、赊货。对“贷”字的解释为:借出,如贷款、贷物。

出处:

“赊贷”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赊”和“贷”两个词组合而成的,这两个词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同义词:

欠款、赊欠、借贷、透支等。

反义词:

还款、还债、支付等。

相关词语:

赊账、赊购、赊销、贷方、借方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赊贷的故事,最著名的可能就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其中,梁山好汉在攻打祝家庄时,曾向村民赊借粮食,后来因为战事需要,又向村民借了更多的粮食。这个故事反映了赊贷在古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张先生经营的小店生意红火,很多顾客都选择赊贷购买商品,他因此积累了不少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