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è yì
注音ㄙㄜˋ 一ˋ
⒈ 古时徭役之一。盛行于唐代,即由官府佥派人户去各级品官和官衙担任仆役的一种差役。
⒈ 古时徭役之一。盛行于 唐 代,即由官府佥派人户去各级品官和官衙担任仆役的一种差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李常侍 騭 廉察 江 西,特与放乡里之役,盲俗互有论列。
引騭 判曰:‘ 江 西境内,凡为诗得及 涛 者,即与放色役,不止一 任涛 耳。’”
《新唐书·食货志一》:“王鉷 为户口色役使,岁进钱百亿万緡。”
宋 欧阳修 《相度并县牒》:“﹝三县﹞地居僻远,户口凋零,全少词讼盗贼,逐县虚占令佐及诸色公人色役。”
词语“色役”指的是古代中国官府为了满足宫廷和官府的用度,而征收的一种赋税,特别是指对色役者的征用。色役者通常指的是从事色情服务的人员。
康熙字典解释:
色役:旧时指官府征收的色情服务的赋税。
出处:
色役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具体出处难以考证。
同义词:
色税
色役税
色役钱
反义词:
无色役
色役免除
相关词语:
色役者
宫廷
官府
赋税
征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色役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提及的是,色役在古代社会中曾是一个敏感话题,许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都有涉及。例如,《红楼梦》中就有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被官府征召为色役者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色役的征收,许多民间百姓生活困苦,不得不卖儿卖女以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