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shēn

三身


拼音sān shēn
注音ㄙㄢ ㄕㄣ

三身

词语解释

三身[ sān shēn ]

⒈  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⒉  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引证解释

⒈  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 在 夏后启 北,一首而三身。”
《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奇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

⒉  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唐 权德舆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诗:“已取贝多翻半字,还将阳燄諭三身。”
《朱子语类》卷一二五:“佛氏所谓三身:法身者, 释迦 之本性也;报身者, 释迦 之德业也;肉身者, 释迦 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谓圆心所证;二曰报身,谓万善所感;三曰化身,谓随缘所现。”

国语辞典

三身[ sān shēn ]

⒈  佛教用语。大乘佛教谓佛身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三种。法身指一切现象的真实性,也称为「自性身」。报身指佛净土世界中的佛身,也称为「食身」、「受用身」、「应身」。化身为教化利益凡夫众生而现出的形象,如释迦牟尼佛,也称为「变化身」。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依世俗谛随机所现说有三身,法身空理,报身空智,利物所现名变化身。」

法语trikaya, triple corps des bouddhas

分字解释


※ "三身"的意思解释、三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三身”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概念,指的是佛的三种不同身相,即法身、报身和化身。

意思

“三身”在佛教中指的是佛的三个不同身相:

1. 法身:佛的永恒、清净、无形的本体,是佛的根本实体。

2. 报身:佛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圆满果报,是一种显现出来的庄严身相。

3. 化身:佛为了教化众生而变现出的各种形象。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三身”一词,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涉及类似的概念。

出处

“三身”这个概念主要来源于佛教经典,如《大般涅槃经》等。

同义词

法身、报身、化身

三宝身

反义词

无身(指凡夫俗子等不具备佛的这三身)

相关词语

佛身、佛性、三宝、涅槃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三身”在佛教文化中是一个较为专业和抽象的概念,因此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佛教文化相关的论坛或社交媒体中,可能会有人用“三身”来解释佛教的某些教义或故事。

造句

在佛教的教义中,佛陀具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以不同的形式利益众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准确之处,请以权威佛教文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