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

词语解释
三良[ sān liáng ]
⒈ 三贤臣。指秦穆公时的奄息、仲行、针虎。
⒉ 三贤臣。指春秋时郑国的叔詹、堵叔、师叔。
⒊ 三贤臣。指晋时的王导、郄鉴、庾亮。
引证解释
⒈ 三贤臣。指 秦穆公 时的 奄息、仲行、鍼虎。
引《诗·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 穆公 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
毛 传:“三良,三善臣也。谓 奄息、仲行、鍼虎 也。”
《史记·蒙恬列传》:“昔者 秦穆公 杀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昔三良殉 秦,百夫莫赎。”
宋 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秦穆公墓》诗:“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⒉ 三贤臣。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 叔詹、堵叔、师叔。
引《左传·僖公七年》:“郑 有 叔詹、堵叔、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⒊ 三贤臣。指 晋 时的 王导、郄鉴、庾亮。
引《晋书·陆玩传》:“寻而 王导、郄鉴、庾亮 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
分字解释
※ "三良"的意思解释、三良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三良”的意思:
“三良”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三位忠诚的臣子或忠诚的人。在不同的文献中,三良有时指的是三个忠臣,有时特指秦穆公的三位良臣——奭父、伯父、子车氏。他们以忠诚著称,常被用来比喻忠诚可靠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三良”并未作为单独的条目出现,但是可以推测,它的解释可能与其在历史上的含义相似,即指忠诚可靠的人。
出处:
“三良”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秦本纪》,讲述了秦穆公时期的三个忠诚臣子的故事。
同义词:
忠臣、良臣、贤臣、股肱之臣
反义词:
奸臣、叛臣、贼臣
相关词语:
秦穆公、奭父、伯父、子车氏、忠诚、贤德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三良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尤其是在秦穆公时期,他们的忠诚被后人传颂。在网络故事中,可能会被用来赞扬忠诚和坚定的品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像秦穆公的三良那样忠诚于君主、无私奉献的人,总是受人尊敬和敬仰的。
相关词语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sān zhì三至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liáng xīn良心
- gǎi liáng改良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
-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
- liáng mín良民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yōu liáng优良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义
- sān guó三国
- sān jié三节
- sān bǎi qián三百钱
- sān lǐ wù三里雾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jīng liáng精良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
- sān cì三次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两两
- sān gū三姑
- sān chǐ jiàn三尺剑
- sān biàn三变
- sān píng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