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

词语解释
三八线[ sān bā xiàn ]
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指一般分界线。
引证解释
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 朝鲜 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 苏 美 两国对 日 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 日本 投降后就成为 南朝鲜 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引毛泽东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第一,和 朝鲜 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
⒉ 指一般分界线。
引胡廷楣 《小小戏台》:“记得我们班上有个淘气的男生,分男女生,分得最厉害了。除了桌上天天要划三八线之外,出去春游什么的从来不和女生拉手。”
分字解释
※ "三八线"的意思解释、三八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彭德怀元帅成功地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并在庐山会议上仗义执言,深得军心民心,但他也曾错误地反对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反对全部从军事院校学员中选拔军队干部。
AI解释
词语“三八线”的意思:
“三八线”最初指的是朝鲜战争中由联合国军与朝鲜人民军划分的军事分界线,位于北纬38度附近。后来,这个词也可以泛指两个不同势力、团体或地区的分界线,有时也比喻两种不同观念、态度或界限的划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关于“三八线”的词条,因为“三八线”是一个较为现代的词汇,与康熙字典收录的古汉语词汇时期不符。
出处:
“三八线”作为现代词汇的出处,通常与1950年代朝鲜战争有关,尤其是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了以北纬38度线为南北朝鲜的临时军事分界线。
同义词:
界线、分界线、分水岭、界限、边线
反义词:
无界限、不分界、融为一体
相关词语:
军事分界线、停战协定、南北朝鲜、冷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三八线”在网络上有时会被用来讽刺或幽默地指代性别间的刻板印象或权力界限,比如“职场三八线”、“家庭三八线”等。
造句:
在朝鲜战争期间,三八线不仅是军事分界线,也是两国人民心中的一道无形的情感鸿沟。
相关词语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zhǔ xiàn主线
- bā chéng八成
- sān zhì三至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zhàn xiàn战线
- bā lù jūn八路军
- èr sān二三
- duàn xiàn断线
- duǎn xiàn短线
- bā jié tān八节滩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
- dì bā第八
- mǎ bā èr马八二
-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义
- qiān ér bā bǎi千儿八百
- bā zhèng dào八正道
- sān guó三国
- sān jié三节
- diàn lì xiàn电力线
- yǐn xiàn引线
- zài xiàn在线
- sān bǎi qián三百钱
- sān lǐ wù三里雾
- bā tǐ shū八体书
- wú xiàn diàn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