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蜗


拼音qī wō
注音ㄑ一 ㄨㄛ

繁体棲蝸

栖蜗

词语解释

栖蜗[ qī wō ]

⒈  亦作“栖蜗”。

⒉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因以“栖蜗”为典,比喻所处所争者十分渺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栖蜗”。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后因以“栖蜗”为典,比喻所处所争者十分渺小。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人之寓於宇宙也,何异夫栖蜗之争战,附蚋之游禽。”

分字解释


※ "栖蜗"的意思解释、栖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栖蜗”的意思:

“栖蜗”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蜗牛的居所,也可以比喻为简陋的住所。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栖”字有“栖息”之意,“蜗”字有“蜗牛”之意,合起来“栖蜗”即指蜗牛的居所。

出处:

“栖蜗”一词的出处不详,但可以从字面意思推测,其来源于蜗牛的居所,而蜗牛的居所又与蜗牛的生活习性有关。

同义词:

简庐、蜗居、陋室

反义词:

豪华、宽敞

相关词语:

蜗居、蜗牛、简朴、清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栖蜗”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对蜗牛居所的描述。蜗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隐居生活或清贫生活,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其中“白日”与“黄河”分别象征着世俗的生活,而“登鹳雀楼”则象征着摆脱世俗束缚,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蜗牛的居所“栖蜗”在此处可以理解为简朴的生活环境。

造句:

他年轻时住在栖蜗之中,生活虽然清贫,却过得充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