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庙

词语解释
寝庙[ qǐn miào ]
⒈ 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⒉ 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引《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礼记·月令》:“寝庙毕备。”
郑玄 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
孔颖达 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唯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帝园陵寝庙,羣臣莫习。”
章炳麟 《訄书·订文》:“五世之庙,可以观怪, 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 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
⒉ 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
引《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孔颖达 疏:“寝,人所处,庙神亦有寝,但此宜揔据人神,不应独言庙事,故以为人寝也。”
《左传·襄公四年》:“经起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经言寝庙,多指宗庙言之,此寝庙则指人之寝室言之,寝室为人之所居,故鼠不敢穴。”
国语辞典
寝庙[ qǐn miào ]
⒈ 旧称皇帝宗庙的前殿为庙,后殿为寝。亦用以泛指宗庙。
引《礼记·月令》:「寝庙毕备。」
汉·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
《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
⒉ 泛指寝居之处。
引《左传·襄公四年》:「经吞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分字解释
※ "寝庙"的意思解释、寝庙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寝庙”的意思:
“寝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帝王或贵族的陵墓及其祭祀场所。其中,“寝”指的是陵墓,即帝王或贵族的安息之地;“庙”指的是祭祀场所,即为了纪念和祭祀这些帝王或贵族而建立的庙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寝庙”条目的解释如下:“寝,墓也。庙,祭也。寝庙,帝王诸侯之墓庙也。”
出处:
“寝庙”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周南·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同义词:
寝宫、陵墓、宗庙
反义词:
荒废、破坏
相关词语:
宗庙、祭祀、陵墓、祠堂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寝庙”的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的是古代帝王陵墓的神秘和考古发掘的故事。例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出土,就是关于寝庙考古的著名案例。
用这个词语造句:
皇帝的寝庙庄严而宏伟,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相关词语
- miào bēi庙碑
- niáng niáng miào娘娘庙
- qǐn shí寝食
- miào yì庙议
- bì zhèng qǐn避正寝
- miào huì庙会
- lù qǐn路寝
-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寿终正寝
- yuán miào原庙
- qǐn shì寝室
- qǐn gōng寝宫
- qǐn yàn寝宴
- miào shí庙食
- xīng qǐn兴寝
- yì miào邑庙
- yǎn qǐn偃寝
- wén miào文庙
- qǐn chǔ寝处
- qǐn miào寝庙
- qǐn miào寝庙
- xué miào学庙
- jiāo miào gē郊庙歌
- miào sì庙祀
- miào zhù庙祝
- miào cí庙祠
- míng míng miào mó明明庙谟
- huáng niú miào黄牛庙
- yuán miào园庙
- zhào miào召庙
- gōng qǐn宫寝
- qǐn shí寝石
- tiāo miào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