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o

七诰


拼音qī gào
注音ㄑ一 ㄍㄠˋ

繁体七誥

七诰

词语解释

七诰[ qī gào ]

⒈  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引证解释

⒈  南朝 梁 陶弘景 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誥”泛称道教经典。

清 钱谦益 《登茅山》诗之二:“白头未了人间事,惭愧曾探七誥文。”

分字解释


※ "七诰"的意思解释、七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七诰”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汇,它并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因此其含义和用法相对复杂。

意思:

“七诰”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七篇诰命,诰命是古代帝王或朝廷发布的命令或文告。这里的“七”表示数量,“诰”则是文告的意思,因此“七诰”可以理解为七篇重要的文告或命令。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诰”的解释是:“诰,告也。古者王命曰诰。”这里的“诰”指的是古代帝王发布的命令或文告。

出处:

“七诰”的具体出处不明确,可能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史书中,但具体文献需要进一步查证。

同义词:

诰书

诰令

命令

反义词:

撤销令

解除令

相关词语:

诰封

诰命

诰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七诰”较为冷僻,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在古代,皇帝颁布了七诰,以示对各地官员的期望和指示。

请注意,由于“七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上述解释和用法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