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ozhú

匏竹


拼音páo zhú
注音ㄆㄠˊ ㄓㄨˊ

匏竹

词语解释

匏竹[ páo zhú ]

⒈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

引证解释

⒈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

《国语·周语下》:“匏竹利制。”
韦昭 注:“匏,笙也;竹,簫管也。”
《南史·梁纪下》:“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齐宫清庙,匏竹不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今也牺尊在西,匏竹在下,侑于宗祖,交于神祇。”
《元史·祭祀志二》:“匏竹者,分立于琴瑟之后,为二列重行,皆北向相对为首。”

分字解释


※ "匏竹"的意思解释、匏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匏竹”的意思:

匏竹是指古代一种用匏(一种葫芦类的植物)和竹子制成的乐器,也泛指葫芦类的乐器。

康熙字典解释:

匏竹,匏,音包。竹,音竹。匏竹,匏也,竹也。匏,大腹之瓜也。竹,竹子也。匏竹,以匏皮为腔,以竹为管之乐器也。

出处:

匏竹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礼记》等典籍中,都有关于匏竹的记载。

同义词:

葫芦、笙、箫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无乐器或非乐器的材料相对。

相关词语:

葫芦、笙、箫、乐器、音乐、文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匏竹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参考古代关于乐器的故事,如“伯牙鼓琴,子期听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其中伯牙所弹的琴就是以匏竹为材料制成的。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匏竹作为一种独特的乐器,常常出现在宫廷音乐和民间乐队的演奏中,成为那个时代音乐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