蘼芜

词语解释
蘼芜[ mí wú ]
⒈ 绿丝藻类。
英confervoide;
引证解释
⒈ 草名。芎藭的苗,叶有香气。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蘼芜》。
引《山海经·西山经》:“﹝ 浮山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癘。”
汉 刘向 《九叹·怨思》:“菀蘼芜与兰若兮,渐藁本於洿瀆。”
隋 薛道衡 《昔昔盐》诗:“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復齐。”
冯至 《蚕马》诗:“黄色的蘼芜已经凋残,到处飞翔黑衣的海燕,我的心里还燃着余焰,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国语辞典
蘼芜[ mí wú ]
⒈ 植物名。繖形科假蛇床子属,多年生草本。茎高尺许,叶为羽状复叶,以芹叶而分裂更细,风干后可以做香料。花白色。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
分字解释
※ "蘼芜"的意思解释、蘼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蘼芜”的意思:
蘼芜,拼音为mí wú,是指一种香草,也用来比喻衰败的景象。在古文里,它常用来形容草地的茂盛或者用来象征美好的时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蘼芜”被解释为一种香草,也有说是香草的别名。具体的页码和具体解释可能需要查阅原书,因为《康熙字典》是一部详尽的汉字字典。
出处:
“蘼芜”一词语出自《诗经》中的《郑风·溱洧》。这首诗描写了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边相遇相爱的情景,其中提到了“蘼芜”。
同义词:
香草、荼芜、芣苢(fú yǐ)等。
反义词:
没有明确对应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荒凉”、“萧条”等词相对。
相关词语:
蘼芜泽畔、荼芜洲渚、芳草蘼芜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蘼芜”的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它常常出现在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中,被用来描绘古代的田园风光或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天的田野里,芳草蘼芜,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