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


拼音mí tú
注音ㄇ一ˊ ㄊㄨˊ
词性动词


迷途

词语解释

迷途[ mí tú ]

⒈  分不清方向,走错了路。

实迷途其未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lose one's way;

迷途[ mí tú ]

⒈  错误的道路;邪路。借指不知如何行事。

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晦,指点迷途。——《三国演义》
迷涂知返(涂通“途”)。——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wrong path;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迷涂”。

⒉  迷失道路。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唐 郑绍 《游越溪》诗:“访泊随烟火,迷途视斗牛。”
宋 杨万里 《过五里径》诗:“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到前村。”
《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⒊  错误的道路。

《南史·贼臣传论》:“虽逢兴运,未改迷涂,志在乱常,自至夷戮。”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惑於事物,陷於迷涂。”

如:不分敌我友,会把人们引入迷途。

⒋  比喻昏乱的时世。

《南齐书·褚渊传》:“奉职数载,同舟无几, 刘领军 峻节霜明,临危不顾,音迹未晞,奄成今古,迷途失偶,慟不及悲。”

⒌  佛教语。犹迷律。参见“迷津”。

清 周亮工 《大兴和尚俗腊时在乌石山》诗:“迷途未度应难老,尊重频添不尽灯。”
《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就菩萨前神籤,指示善男信女迷途,法号 藴空。”

国语辞典

迷途[ mí tú ]

⒈  迷失道路。

如:「他是一个迷途的小孩。」

失路

⒉  比喻错误的道路。

《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三国演义·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英语to lose one's way

德语Abwege (S)​, Irrweg (S)​, Verirrung (S)​, sich verirren (V)​

法语perdre son chemin

分字解释


※ "迷途"的意思解释、迷途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

2.在天黑的时候想着光明,在寒冷的夜晚渴望温暖;梦想在今夜茁壮成长,我们在今夜走出所有的迷途!

3.多弯一下腰,拾起垃圾;多伸一下手,搀扶盲人;多走一步路,指引迷途;多捐一分钱,献出爱心;多用一份心,帮助别人;雷锋日,愿你的善心善举成美谈,舒心快乐乐无边!

4.迷途,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5.对于扎那的反应,秦朗倒是有些诧异,在秦朗看来,这个扎那应该已经习惯了腐败的生活才对,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还能迷途知返,这倒是让秦朗有点刮目相看了。

6.友谊是开心果,当朋友高兴时,它给予他祝福;友谊是消气丸,当朋友伤心痛苦时,他给予他的是及时的安慰;友谊是清醒剂,当朋友将要误入歧途时,它会使他迷途知返。

7.后来王进东迷途知返脱离了社团,发愤图强考上了大学,慢慢的和道上的兄弟断了往来。

8.犯了错误,迷途知返,仍然是好同志。

9.犯错误如人患病一样,执迷不悟无疑如忌药讳医,难免病入膏肓;迷途知返有如问药求医,可保身安体健。

10.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心头的泉水,使沉浸在痛苦中的人们感到人间的甘甜;爱心是一曲回荡在耳边的歌谣,使孤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暧;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AI解释


词语“迷途”的意思:

“迷途”是指迷失了正确的道路或方向,比喻走错了道路或误入歧途。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迷途”的解释为:迷,迷也。途,道也。迷途,迷失道路也。

出处:

“迷途”一词的出处较难确定,因为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对迷失方向的描述。

同义词:

迷失、误入歧途、歧途、走错路

反义词:

正途、正道

相关词语:

迷路、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归途、道路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迷途”相关的网络故事是《迷失的旅行者》。故事讲述了一个旅行者在森林中迷路,最终在一位神秘老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回家的路。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要避免迷途,坚守正道。

2.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迷失迷途。

3. 小明在森林里迷途了,幸好遇到了一位热心的路人帮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