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shù

民庶


拼音mín shù
注音ㄇ一ㄣˊ ㄕㄨˋ

民庶

词语解释

民庶[ mín shù ]

⒈  庶民,百姓。

引证解释

⒈  庶民,百姓。

《管子·国蓄》:“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
《后汉书·党锢传·刘祐》:“民庶穷困,州郡累气。”
《周书·王子直传》:“淮 南民庶因兵寇之后,犹聚为盗。”
宋 范仲淹 《奏赎法等三事》:“臣请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

分字解释


※ "民庶"的意思解释、民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民庶”的意思:

“民庶”是指广大民众,普通百姓,特指平民百姓。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庶”字的解释为:众也,多也。引申为普通、一般。结合“民”,即指普通的民众。

出处:

“民庶”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具体出处难以确定,因为它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出现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

同义词:

平民、百姓、庶民、庶众、民众

反义词:

贵族、官僚、权贵

相关词语:

民不聊生、民生、庶几、庶几无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民庶”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民本思想相关的故事,如《孟子》中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其中孟子强调君王的治理应以民为本,关注民庶的福祉。

造句:

在古代,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他也深知百姓疾苦,始终把民庶的生活挂在心上,努力施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