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ào

庙议


拼音miào yì
注音ㄇ一ㄠˋ 一ˋ

繁体廟議

庙议

词语解释

庙议[ miào yì ]

⒈  关于宗庙礼制的议论。

⒉  朝廷的谋议。

引证解释

⒈  关于宗庙礼制的议论。 《新唐书·朱子奢传》:“始, 武帝 时,太庙享止四室。 高祖 崩,将祔主于庙,帝詔有司详议。

子奢 建言:‘ 汉 丞相 韦玄成 奏立五庙, 刘歆 议当七, 郑玄 本 玄成,王肃 宗 歆,於是歷代庙议不能一。’”

⒉  朝廷的谋议。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藴古 素谓庙议咸许,其来也,意得甚。”
明 张居正 《与王鉴川计送归那吉事》:“彼虽有言,庙议已决,无足恤也。”

国语辞典

庙议[ miào yì ]

⒈  朝廷的谋议。也作「朝议」。

分字解释


※ "庙议"的意思解释、庙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庙议”的意思:

“庙议”一词,出自古代汉语,原指在宗庙中举行的议论,后引申为在重要场所或重要会议上进行的讨论或商议。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对重大问题或政策进行的集体讨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庙议”这一词条,但根据其词义,可以推测其可能被归类于“庙”或“议”这两个字条下。

出处:

“庙议”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是从古代的庙堂之议演变而来,用于描述在宗庙等神圣场所进行的讨论。

同义词:

宗议

庙堂之议

祠议

反义词:

个人独断

暗箱操作

相关词语:

庙堂

议政

议论

商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庙议”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想象,在古代,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或军事行动都是通过庙议来决定的。例如,三国时期,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可能就是通过庙议来商讨后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次庙议中,大家就如何推进新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