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zhuī

毛锥


拼音máo zhuī
注音ㄇㄠˊ ㄓㄨㄟ

繁体毛錐

毛锥

词语解释

毛锥[ máo zhuī ]

⒈  即毛锥子。

⒉  泛称笔。

引证解释

⒈  即毛锥子。

宋 陆游 《醉中作行草数纸》诗:“驛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元 徐再思 《蟾宫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投却毛锥。”
明 王錂 《寻亲记·训子》:“他駡我穷酸寒贱,管封侯万里,索甚毛锥。”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他能开神臂万钧弓,那识毛锥轻重?”

⒉  泛称笔。参见“毛锥子”。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组织,信手拈来,都付毛锥。”

分字解释


※ "毛锥"的意思解释、毛锥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毛锥”的意思:

“毛锥”是古代对毛笔的别称,其中“毛”指的是毛笔的笔头,通常用兔毛、羊毫等制成;“锥”则形象地描述了毛笔的形状。在现代汉语中,“毛锥”主要用作对毛笔的称呼,有时也比喻为书写、文学创作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毛锥”并没有作为单独的词条收录,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断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将其与“笔”或“毛笔”等词条并列。

出处:

“毛锥”一词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是文人墨客们用来形容毛笔的常用词汇。

同义词:

毛笔

羊毫

兔毫

反义词:

砚台(书写工具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墨(书写工具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词语: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笔墨

书写

文学创作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毛锥”并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墨客都曾以毛锥为题作诗,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毛笔的赞美。

造句: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以毛锥为伴,沉浸在文学创作的海洋中,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