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lóu

龙楼


拼音lóng lóu
注音ㄌㄨㄥˊ ㄌㄡˊ

繁体龍樓

龙楼

词语解释

龙楼[ lóng lóu ]

⒈  汉代太子宫门名。借指太子所居之宫。指朝堂。借指太子。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太子宫门名。

《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不敢絶驰道,西至 直城门,得絶乃度,还入 作室门。”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⒉  借指太子所居之宫。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 龙楼 而问竖,入 虎闈 而齿胄。”
李周翰 注:“龙楼,汉 太子门名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 龙楼,垂将一纪。”
《白雪遗音·马头调·太子逃难》:“想当初,锦殿皇宫把福享彀,生长在 龙楼 ;到而今,后面追赶无人救,龙目泪交流。”

⒊  借指太子。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五十韵》:“凤驾瞻西幸,龙楼议北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杜相国 侍学龙楼一十七载, 咸丰 壬子薨於位。”

⒋  指朝堂。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已去龙楼籍,犹分御廩储。”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只恐他步云梯,登月殿,上龙楼,题虎榜,不念旧日鸞凰。”
清 曹寅 《明月逐人来·自御园与高渊公踏月归村寓》词:“长念龙楼待漏,一丸冷雪,偏难过,玉阑百折。”

国语辞典

龙楼[ lóng lóu ]

⒈  西汉时太子所居住的门楼上刻有铜龙,故称太子的宫殿为「龙楼」。

唐·姚合〈和高谏议入翰苑〉诗:「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

⒉  帝王的宫阙。

分字解释


※ "龙楼"的意思解释、龙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一作“挥”)泪对宫娥。李煜

2.煎儿跟随郭太监,傍花随柳,行到一个所在,龙楼凤阁,气象巍峨,不禁肃然起敬。

3.洛阳园囿,数天生丽质白牡丹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


AI解释


词语“龙楼”的意思:

“龙楼”是指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楼阁,常用来形容宏伟壮观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龙楼多指皇宫或寺庙中的主要建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龙楼”一词,但根据其组成字义,可以推测其解释。《龙》字本义为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引申为高贵、威严之意;《楼》字本义为高层建筑,常指高大、宏伟的房屋。因此,“龙楼”可理解为高耸、威严的楼阁。

出处:

“龙楼”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多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中常以“龙楼”形容宫殿、寺庙等宏伟建筑。

同义词:

金銮殿、紫禁城、宝殿、玉宇等。

反义词:

茅屋、草庐、陋室等。

相关词语:

龙椅、龙凤、龙脉、龙宫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回到长安城,受到唐玄宗的接见。玄宗为庆祝此事,特命工匠建造一座龙楼,用以供奉唐僧师徒。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座龙楼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