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wèn

勘问


拼音kān wèn
注音ㄎㄢ ㄨㄣˋ

繁体勘問

勘问

词语解释

勘问[ kān wèn ]

⒈  查问;审问。

引证解释

⒈  查问;审问。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除四节外,非时进奉,一切并停;如有违越,仰御史臺察访闻奏。今若不许报臺,不许勘问,即是许进奉而废德音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固知子栖心之久,更俟与子勘问之也。”
元 无名氏 《留鞋记》第四折:“有琴童来告状,叫屈声寃。我老夫秉公道当堂勘问。”
《水浒传》第十八回:“知县把一干拿到的邻居,当厅勘问。”

国语辞典

勘问[ kān wèn ]

⒈  审问。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有什么合审的罪囚,押上勘问。」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追问马主,捉举子到内侍省勘问。」

分字解释


※ "勘问"的意思解释、勘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勘问”的意思:

“勘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审问、查询、考察。主要用于询问有关情况、事实或真相,强调的是对某件事情的深入了解和调查。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勘问”的解释为:审问,调查。

出处:

“勘问”这一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汉书》、《后汉书》等历史书籍中均有出现。

同义词:

审问、查问、询查、考察

反义词:

隐瞒、回避、隐匿

相关词语:

勘验、勘查、审讯、调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有很多关于勘问的故事和典故,如“包拯勘问”、“海瑞勘问”等,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勘问在查明真相、维护正义方面的作用。

网络故事或典故举例:

“包拯勘问”故事中,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以刚正不阿、公正无私著称,他经常亲自勘问案件,为民伸冤。

用这个词语造句:

警察对嫌疑人进行了详细的勘问,以期尽快查明案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