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ù mǎ chā zǐ
注音ㄐㄨˋ ㄇㄚˇ ㄔㄚ ㄗˇ
繁体拒馬叉子
⒈ 用木交叉架成的栏栅。
⒈ 用木交叉架成的栏栅。
引宋 李诫 《营造法式·拒马叉子》:“《周礼·天官·掌舍》:‘设梐枑再重。’梐枑,行马也。今谓之‘拒马叉子’。”
词语“拒马叉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古代用于防御的障碍物,通常由两根交叉的木棍或竹棍构成,用以阻挡敌人或牲畜通过。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有时也用来比喻阻止或拦截。
康熙字典解释:
拒马叉子,条目见于《康熙字典》中的“马部”,解释为“一种木制的障碍物,用以拒敌”。
出处:
拒马叉子的具体出处不详,但它在古代军事防御中广泛使用,是古代军事防御技术的一部分。
同义词:
障碍物、拒马、拦马桩、木桩等。
反义词:
畅通无阻、无障碍等。
相关词语:
防御工事、城墙、壕沟、箭楼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拒马叉子”在军事防御中的应用,它有时被用作比喻或典故。例如,在网络用语中,有时会用“设下拒马叉子”来形容某人设置了障碍或关卡,阻止他人前进。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在某个游戏社区中,有一位玩家因为违规被管理员“设下了拒马叉子”,意味着他被禁止在游戏社区中发言或参与活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迅速在敌军必经之路设置了拒马叉子,有效地阻挡了敌人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