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tán

郊坛


拼音jiāo tán
注音ㄐ一ㄠ ㄊㄢˊ

繁体郊壇

郊坛

词语解释

郊坛[ jiāo tán ]

⒈  古代为祭祀所筑的土坛,设在南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为祭祀所筑的土坛,设在南郊。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明日復行春,逶迤出郊坛。”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冬至有事於南郊,或用次年元日行事。先於五六月内择日命司漕及修内司修饰郊坛……郊坛,天盘至地高三丈二尺四寸,通七十二级,分四成。”
清 魏源 《金陵怀古》诗之五:“南都 胜国驻旌旗,宫闕郊坛尚有基。”

国语辞典

郊坛[ jiāo tán ]

⒈  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

唐·高适〈过卢明府有赠〉诗:「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分字解释


※ "郊坛"的意思解释、郊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郊坛”的意思:

“郊坛”是指古代祭祀天地、祖先等神祇的坛场,通常位于都城或重要城市的外围郊外。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郊坛”条目的解释为:郊外祭天地之坛。郊,即郊外;坛,即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

出处:

“郊坛”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书中提到“郊坛之祭”。

同义词:

郊庙、坛庙、郊祀坛、郊祭坛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不用于祭祀的场所。

相关词语:

祭祀、祭坛、郊祀、坛场、祭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郊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古代祭祀文化相关的典故。相传,古代每逢重大节日或皇帝登基、立储等重大事件,都会在郊坛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古代的“天坛祭天”仪式,象征着皇帝对天地的敬畏和祈求国泰民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每逢农历春节,皇帝都会亲临郊坛,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