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国

词语解释
监国[ jiān guó ]
⒈ 监管国事。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
⒉ 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亦称“监国”。
引证解释
⒈ 监管国事。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
引《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
《史记·晋世家》:“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旧唐书·高宗纪下》:“上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其书是 明仁宗 东宫所閲,上有监国之寳。”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三回:“﹝ 太祖 ﹞命太子 皇太极 监国,自率二万劲旅,到 天坛 祭天。”
⒉
引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新五代史·周太祖纪》:“﹝ 汉 ﹞太后制以 威(郭威 )监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我只为君王幼小权监国,除此别无他意。”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九回:“我今朝才晓得你的心肝了。你想儿子即位,你好监国,这等痴心妄想,劝你趁早罢休!”
国语辞典
监国[ jiān guó ]
⒈ 古代君主外出,由太子留守,代理监临国事。
引《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
《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
⒉ 当国家非常时期,新君未正大位时,由近亲代理国事,称为「监国」。如明景帝。
⒊ 代幼君处理国政的人。如清末溥仪年幼,其父载澧即为监国摄政王。
分字解释
※ "监国"的意思解释、监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百零三、这位喀尔喀蒙古内附之后第一位下嫁的公主,不仅是连接满蒙两族的纽带,而且真正行使了清朝在蒙古的监国权力。
2.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
3.如今我朝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兵强将勇,虽然世子虽然贪玩,但是从这几年监国来看,处理政事颇有政绩,定然不至于颠覆王纲。
4.左右为难没了主意,跟以往监国,大臣们就事论事争论不休,他会给一个“请皇阿玛圣裁”。
5.如今我朝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兵强将勇,虽然世子虽然贪玩,但是从这几年监国来看,处理政事颇有政绩,定然不至于颠覆王纲。
AI解释
词语“监国”的意思:
“监国”是指代理国君处理国事的行为或状态。在古代,国君出征或外出时,往往由亲信或重臣代理处理国家政务,这些代理国君处理国事的人就被称为“监国”。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监国”的解释为:“监,察也;国,国家也。监国,谓代国君处理国事也。”
出处:
“监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公使赵衰监国。”
同义词:
代理国君、摄政、国相、摄政王等。
反义词:
亲政、归政、还政等。
相关词语:
摄政王、摄政大臣、国相、国丈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一则关于“监国”的笑话,讲述的是一个皇帝在外出时让一个大臣监国,大臣却趁机贪污腐败,导致国家财政空虚。皇帝回来后发现后,将大臣斩首,从此以后,皇帝不再让大臣监国。
造句:
当皇帝外出征战时,他委派了忠诚的大臣李大人监国,确保国家安定。
相关词语
- guó yǒu国有
-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
- guó mín国民
- guó huì shān国会山
- guó dū国都
- jiān chá监察
- guó yōu国忧
- wáng guó王国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华民国
- fù guó负国
- guó cè国策
- guó yǔ国语
- chì tǔ guó赤土国
-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
- mín guó民国
- guó mín xìng国民性
- tiān fāng guó天方国
- guó měi国美
- chū guó出国
- guó tài mín ān国泰民安
- guó huì国会
- zǔ guó祖国
- guó jiā国家
- shàng yī yī guó上医医国
- jiān lǐ yuán监理员
- bái mín guó白民国
- xīng guó兴国
- jiān cè监测
- sān guó三国
- wū yī guó乌衣国
- guó zéi国贼
- guó mín shōu rù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