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谬

词语解释
讹谬[ é miù ]
⒈ 差错谬误。
例致学者讹以承讹,谬以袭谬。——袁裒《题书学纂要后》
英error;
引证解释
⒈ 讹误错谬。多指文字、训读方面。
引南朝 梁 阮孝绪 《<七录>序》:“昔 刘向 校书,輙为一録,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载在本书。”
唐太宗 《三藏圣教序》:“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俗学纷起,讲解讹谬,於是正其闕失,明其旨趣。”
《人民日报》1962.3.6:“每天他坐在楼下,如饥如渴,一边读一边校,雠其讹谬。”
国语辞典
讹谬[ é miù ]
⒈ 伪讹谬误。
引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昔刘向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
唐·孟郊〈吊元鲁山〉诗一〇首之五:「血誓竟讹谬,膏明易煎蒸。」
分字解释
※ "讹谬"的意思解释、讹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然而代深年远,其或字画讹谬,句读乖舛,有之不得,一概非议,毁誉四方,博识师德,善加考证诠次,申送教门改正刊行,犹为善果之一助也。
2.语法讹谬,不可分辨的号召。这可能是号召行过长。
AI解释
词语“讹谬”的意思:
“讹谬”一词指的是错误、不正确的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文字、言论、记载等方面的错误。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讹”字解释为“误也,错也”,“谬”字解释为“误也,差也”。结合起来,“讹谬”即表示错误、不正确。
出处:
“讹谬”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讹言乱政”的记载,这里的“讹言”即指错误的言论。
同义词:
错误、谬误、差错、失实、不实、不确、错误百出等。
反义词:
正确、准确、无误、真实、确凿、无误等。
相关词语:
误传、误读、误解、误判、误信、误记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中,有关“讹谬”的典故较少,但可以举一个例子。某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错误文章,被其他网友指出其中的讹谬之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造句:
这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原始文献中的一些讹谬,对整个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