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

词语解释
对问[ duì wèn ]
⒈ 互相问答交谈。
⒉ 古代文体之一。战国时宋玉作《对楚王问》,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后因名其体为“对问”。
⒊ 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
⒋ 指受审问。
引证解释
⒈ 互相问答交谈。
引《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性谦恭篤慎,官府小吏,呼招对问,皆为抗礼。”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未尝干有司对问希品第,未尝歷王公丐贷饰车马。”
⒉ 古代文体之一。 战国 时 宋玉 作《对楚王问》,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后因名其体为“对问”。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宋玉 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
范文澜 注引 纪昀 评:“《卜居》《渔父》已先是对问,但未标对问之名耳。然 宋玉 此文,载於《新序》;其标曰对问,似亦 萧统 所题。”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然则《骚》者,固亦受三百篇之泽,而特由其时游説之风而恢宏,因 荆楚 之俗而奇伟;赋与对问,又其长流之漫於后代者也。”
⒊ 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
引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无双对问,实踵武於 丁鸿。”
唐 沉佺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诗:“何幸盐梅处,惟忧对问机。”
⒋ 指受审问。
引《朱子语类》卷一二三:“周勃 终身有功,后来也下狱对问。”
《水浒传》第二二回:“现有刀子是 宋江 的压衣刀,必须去拿 宋江 来对问。”
分字解释
※ "对问"的意思解释、对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
2., 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3.下面有些同志可能主观性强些,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而且很可能他们的见解是错误的。
4.一遇到困难,不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马上停止投资,调转方向另寻出路。这类投资者就像含羞草,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缩成一团。这种看似谨慎的做法,往往却因不善于坚持而错过了真正的商业机会。
5.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
6.他经常失败的原因,就是他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避重就轻。
7.其实,只要看破感情上的迷雾,我们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凭着心灵的感召,沿着北极星指引的方向,不因为迷雾而犹豫不决,那么一定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8.他经常失败的原因,就是他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避重就轻。
9.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10.女人们,只有面对问题时不冲动,才能让爱情不被动!
AI解释
词语“对问”的意思:
“对问”是指面对面地询问或提问。通常用于指在交谈、审讯或讨论等场合中,一方向另一方提问。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对问”的解释如下:“对问,相问也。谓以口相问,以心相答。”
出处:
“对问”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对”和“问”两个单独的词语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常见。
同义词:
提问
询问
咨询
质问
诘问
反义词:
不问
避问
沉默
不言
不语
相关词语:
对话
对答
对话录
对话者
对话节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对问”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对话类的网络梗,比如“灵魂拷问”、“硬核对问”等,这些都是指在对话中提出尖锐、深刻的问题。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法庭上,法官对被告人进行了详细的对问,试图找出案件的真相。
相关词语
- xiāng duì相对
- duì hé zǐ对合子
- duì zhàn对战
- duì bái对白
- duì duì zǐ对对子
- duì shǒu对手
- duì dǎ对打
- jué duì绝对
- zhèng duì正对
- duì fù对付
- huì duì会对
- wèn shí dào bǎi问十道百
- yìng duì应对
- duì yú对于
- zhēn duì针对
- xué wèn学问
- huò wèn或问
- zhì wèn质问
- duì xiàng对象
- duì cè对策
- bù wén bù wèn不闻不问
- yī duì一对
- zuò duì作对
- wèn tí问题
- duì fāng对方
- duì bǐ对比
- háo wú yí wèn毫无疑问
- fǎng wèn访问
- miàn duì面对
- qǐng wèn请问
- wèn dào问道
- wèn yí问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