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kǒu

对口


拼音duì kǒu
注音ㄉㄨㄟˋ ㄎㄡˇ

繁体對口
词性动词

对口

词语解释

对口[ duì kǒu ]

⒈  相声、山歌等文艺形式的一种表演形式。两个人交替着说和唱。

对口相声。

(of two performers)speak or sing alternately;

⒉  互相联系的两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上相一致。

专业对口。

be geared to the needs of the job;

⒊  中医指生在脑后,部位与口相对的疮,俗称对口疮。

a boil on the nape;

⒋  适口合味。

他吃这个菜不对口。

suit one's taste;

引证解释

⒈  两嘴相对。极言其对语之近。

汉 王充 《论衡·解除》:“胡 越 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

⒉  指接吻。

唐 张鷟 《游仙窟》:“两唇对口,一臂枕头。”

⒊  争执。

《平妖传》第五回:“婆子道:‘你两个休对口,到天明我自有个计较。’”

⒋  犹缄口。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贼人方知被孩子暗算了,对口无言。”

⒌  符合;合适。

郭小川 《登九山》诗:“跟自己的思想对照一下吧,完全对口。”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章:“你先试试看,不对口再换一个。”

⒍  在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双方都能一致。

柯云路 《三千万》:“你想专业对口,发挥专长,是人人应该帮忙的事!”
《人民日报》1983.12.28:“要进一步搞好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

⒎  相声、山歌或对唱等的一种表演方式。由两人交替着说或唱。参见“对口相声”、“对口词”。

邓友梅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三:“再由 忆严 拉琴, 俞洁 和 小高 表演立功对口唱。”

⒏  中医指生在脑后,部位跟口相对的疮。亦称“对口疮”、“对口疽”。

《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西门里头 马义斋 长了对口,也是请我去治。”

如:他长了个对口疮;这对口疽得请人治。

国语辞典

对口[ duì kǒu ]

⒈  嘴与嘴相对。形容讲话时靠得很近。

汉·王充《论衡·解除》:「胡越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

⒉  口角、争执。

《平妖传·第五回》:「婆子道:『你两个休对口,到天明我自有个计较。』」

⒊  一种曲艺表演方式。指两个人互相答对或演唱。

如:「对口相声」、「对口快板」。

⒋  大陆地区。指双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能相一致。

如:「工作对口」。

分字解释


※ "对口"的意思解释、对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闵行七宝,对口明强东校的莲浦府邸二期,一套原挂牌950万元的280平方米联排别墅,最终业主主动让价135万元成交。

2.除了提高学历,拥有各种资格证书、专业对口以外,还要具有灵活的自荐心理技巧。

3.一百十、最近关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口腔健康的影响方面的新闻报道让许多口腔科病人恐慌和烦恼,然而如今有了一本指导手册可以帮助他们辨别真假。

4.每当这场戏演到高山景行时,陈医生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口对口吸一个患有烈性传染病白喉患者分泌物时,这壮举场面令人震憾。

5.一周后,在一个伦敦颁奖仪式上,他又激烈地发表长篇大论斥责流行巨星麦当娜,说她让歌迷花很多钱来买票看她对口型的演出。

6.除了提高学历,拥有各种资格证书、专业对口以外,还要具有灵活的自荐心理技巧。

7.我最爱使用这种牙膏,因为它对口腔溃疡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8.虽然过去了四十年,然而68动乱的性质仍未有定论。这充分满足了法国人对口舌之争的偏好。

9.从淄博与昂仁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时起,10年来,奔波在淄博和昂仁之间的就不只是几位援藏干部,一批又一批淄博人纷至沓来,成为高原小县的特殊景观。

10.“平安志愿者”按照“方便、就近、对口”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纵横联动”的办法开展工作。


AI解释


词语“对口”的意思:

1. 指对得上号,适合;相对应。

2. 指对嘴,即对口型。

3. 指对答,回答。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对口”一词,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与“对”和“口”相关的字义。

出处:

“对口”一词的出处不明确,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其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

同义词:

1. 相符

2. 相合

3. 相应

4. 对应

反义词:

1. 不符

2. 不合

3. 不应

4. 不对应

相关词语:

1. 对口型

2. 对口相声

3. 对口支援

4. 对口招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1. 网络故事:一位网友在找工作时,面试官问他:“你有什么特长?”网友回答:“我对口型。”面试官疑惑地问:“对口型是什么?”网友解释道:“就是说话时嘴巴要跟着声音动,就像对口相声一样。”面试官听后哈哈大笑,最终录用了这位网友。

2. 典故:对口相声是我国传统曲艺的一种,起源于清朝。对口相声表演者通过对口型、模仿等方式,使观众在欢笑中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与原著小说非常对口,深受观众喜爱。

2. 他在对口型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被誉为“对口型大师”。

3. 为了对口支援灾区,我国各地纷纷捐款捐物。

4. 这所大学与我国多家企业对口招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