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é mǎ shī mǎ
注音ㄉㄜˊ ㄇㄚˇ ㄕ ㄇㄚˇ
成语解释
得马失马
繁体得馬失馬
词语“得马失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得失互为因果,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伴随着相反的结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或者用来表达对得失的辩证看法。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得”字解释为“得,获也,取也”,而“失”字解释为“失,亡也,遗也”。因此,“得马失马”可以理解为得到了马却失去了马,意指得失相抵。
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文中记载了韩信的故事,韩信最初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卖掉自己的马,后来因为得到了汉王的赏识,被封为淮阴侯,但在此过程中,他的马也丢失了。
同义词:
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得心应手
反义词:
得不偿失、一无所获、徒劳无功
相关词语:
得失成败、得寸进尺、得心应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一个故事叫做《得马失马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因为得到了一匹马而失去了自由,后来因为失去了马而获得了自由。这个故事用来比喻有时候失去某些东西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们总是面临着得马失马的风险,因此需要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