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ng

秉德


拼音bǐng dé
注音ㄅ一ㄥˇ ㄉㄜˊ

秉德

词语解释

秉德[ bǐng dé ]

⒈  保持美德。

引证解释

⒈  保持美德。

《书·君奭》:“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慎。”
《楚辞·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汉书·文帝纪》:“皆秉德以陪朕。”
《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明 陈子龙 《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孚鱼在秉德,革梟来好音。”

分字解释


※ "秉德"的意思解释、秉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秉德”的意思:

“秉德”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坚持或秉持道德、德行。它强调一个人在行为上遵循道德规范,保持高尚的品德。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秉”字有“持”、“执”的意思,“德”字有“道德”、“品德”的意思。因此,“秉德”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坚持道德,保持品德。

出处:

“秉德”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论语》等。

同义词:

坚持道德

保持品德

遵守道德

反义词:

违德

不道德

败坏品德

相关词语:

品行

道德

廉洁

正直

廉耻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秉德”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但可以提及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道德模范和英雄人物都是因为秉持道德、坚守德行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从小就秉德修身,成为了村里的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