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èi jǔ
注音ㄅㄟˋ ㄐㄨˇ
繁体備舉
⒈ 具备并实行。
⒉ 详细列举。
⒊ 谓兼容并包。
⒈ 具备并实行。
引《礼记·乐记》:“备举其道,不私其欲。”
孔颖达 疏:“能备具举行仁义之道,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己之情欲也。”
⒉ 详细列举。
引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况使司税额,悉以正名,幸当职司,敢不备举。”
谢觉哉 《艰险拿来足踩平》:“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政法及其他不能备举的事业,都有较切实和详细的规定。”
⒊ 谓兼容并包。
引明 王廷相 《<何大复先生集>》序:“遐追 周 汉,俯视 六朝,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1.最后,村民终于做了最无奈的决定,留下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青壮年带着孩子们准备举族搬迁,到山外面的世界。
词语“备举”的意思是全面列举,详尽无遗。
康熙字典解释:
备举,详尽也。详,完备也;举,举扬也。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备举其典,以告于诸侯。”
同义词:
详举、详述、详列、详陈
反义词:
略举、简述、简列、简陈
相关词语:
备述、备言、备载、备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备举”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中,作者在论述某个问题时,会使用“备举”来强调其论述的全面性和详尽性。
造句: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我要备举所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以确保论文的完整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