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máo

包茅


拼音bāo máo
注音ㄅㄠ ㄇㄠˊ

包茅

词语解释

包茅[ bāo máo ]

⒈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书·禹贡》:“包匭菁茅。”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国语辞典

包茅[ bāo máo ]

⒈  成束捆绑的菁茅草。古代祭祀时,用来滤酒去滓,为春秋时楚国的贡物。也作「苞茅」。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
《史记·卷六二·管晏传》:「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英语bundled thatch

分字解释


※ "包茅"的意思解释、包茅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包茅”:

意思:包茅,古代指茅草的一种,常用来祭祀时铺垫地面。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指茅草所编的扫帚或茅草制品。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包茅”一词,但根据“茅”的解释,可以推测“包茅”可能是指茅草的集合或特定用途的茅草。

出处:《诗经》中多次提到“包茅”,如《诗经·小雅·车舝》中有“包茅将除”之句。

同义词:茅草、茅苴、茅茸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相对“稀疏”等词来理解。

相关词语:茅舍、茅厕、茅山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包茅”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并未形成广泛流传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象征祭祀、清洁等概念。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都会用包茅铺在祭祀场所的地上,以示对神灵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