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百舌儿百舌儿的意思
bǎishéér

百舌儿


拼音bǎi shé ér
注音ㄅㄞˇ ㄕㄜˊ ㄦˊ

繁体百舌兒

百舌儿

词语解释

百舌儿[ bǎi shé ér ]

⒈  即百舌鸟。

引证解释

⒈  即百舌鸟。参见“百舌鸟”。

唐 卢仝 《悲新年》诗:“新年何事最堪悲,病客遥听百舌儿。”
宋 苏轼 《如梦令·春思》词:“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宋 范成大 《五月闻莺》诗之二:“一声初上最高枝,忙杀呕哑百舌儿。”

分字解释


※ "百舌儿"的意思解释、百舌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百舌儿”:

意思:百舌儿指的是一种鸟,学名叫“百舌鸟”,因其叫声多变,能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而得名。在民间,有时也用来比喻那些善于模仿、多嘴多舌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对于“百舌”的解释是:“百舌鸟,形如鹦哥,善效百鸟声。”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雎鸠”就是指百舌鸟。

同义词:鹦鹉、鹦哥、百舌鸟

反义词:哑巴、沉默者

相关词语:百舌声、百舌鸟、鹦鹉学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百舌鸟的故事不多,但有一则寓言故事与之相关,讲述了百舌鸟因为好学而能模仿各种鸟声,但最终因为太过贪多而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造句:在夏日的午后,公园里的百舌儿唱着欢快的歌曲,仿佛在为人们带来清凉。

相关典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百舌鸟常被用来象征多才多艺或善于模仿的人。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绘了百舌鸟不断变换声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