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ó lì
注音ㄅㄛˊ ㄌ一ˋ
繁体駁轢
词语“驳轹”的意思:
“驳轹”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互相辩难,争论;也指互相排斥,压制。在古代,常用来形容双方在道理、意见等方面的激烈争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驳轹”的解释为:“驳,辩难也。轹,排挤也。”
出处:
“驳轹”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吾欲与吾友驳轹于天下,以成吾志。”的句子。
同义词:
辩难、争论、排斥、压制等。
反义词:
妥协、和解、顺从等。
相关词语:
辩论、争执、抗辩、辩解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驳轹”一词较为生僻,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学术会议上,两位专家就某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驳轹,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