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轹


拼音bó lì
注音ㄅㄛˊ ㄌ一ˋ

繁体駁轢

驳轹

词语解释

驳轹[ bó lì ]

⒈  车轮交错碾过。比喻陵藉。

引证解释

⒈  车轮交错碾过。比喻陵藉。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凡赏於国,此不可以均,赏均则国窾,而赏薄不足以动人。故善赏者踔之,驳轢之,从而时厚之,令视之足见也,诵之足语也,乃可倾一国之心。”

分字解释


※ "驳轹"的意思解释、驳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驳轹”的意思:

“驳轹”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互相辩难,争论;也指互相排斥,压制。在古代,常用来形容双方在道理、意见等方面的激烈争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驳轹”的解释为:“驳,辩难也。轹,排挤也。”

出处:

“驳轹”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吾欲与吾友驳轹于天下,以成吾志。”的句子。

同义词:

辩难、争论、排斥、压制等。

反义词:

妥协、和解、顺从等。

相关词语:

辩论、争执、抗辩、辩解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驳轹”一词较为生僻,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学术会议上,两位专家就某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驳轹,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