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ōng sī
注音ㄓㄨㄥ ㄙ
⒈ 御史中丞的俗称。
⒈ 御史中丞的俗称。
引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蒋八座 猷,贤者也。尝为中司,有端直声。”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句龙如渊传》:“‘即擢 如渊 中司。’中司者,御史中丞也。此流俗之称,不当用之正史。”
1., 以大吃小,这是商场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词语“中司”的意思:
“中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中央的官署或官员。在古代,中央官署负责管理国家大事,是朝廷的核心机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中司”的解释为:“中,中央也;司,官也。中司,谓中央之官署也。”
出处:
“中司”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汉书·百官公卿表》等。
同义词:
中央官署
朝廷机构
官府
反义词:
地方官署
地方机构
民间
相关词语:
官职
官僚
官场
朝廷
官僚主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中司”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场的一些故事,如《官场现形记》等,这些故事中常常涉及到中央官署的官员。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中司官员肩负着管理国家大事的重任,他们勤勉尽职,为国家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