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

清吏


拼音qīng lì
注音ㄑ一ㄥ ㄌ一ˋ

清吏

词语解释

清吏[ qīng lì ]

⒈  廉洁的官吏。

引证解释

⒈  廉洁的官吏。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梁武帝 ﹞詔在位群臣,各举所知,凡是清吏,咸使荐用。”
《隋书·侯莫陈颖传》:“时朝廷以 岭 南刺史、县令多贪鄙,蛮夷怨叛,妙简清吏以镇抚之,于是徵 颖 入朝。”
《新唐书·郑善果传》:“善果 所至有绩,号清吏。”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烟霞清吏伴,穉叟使君亲。”

分字解释


※ "清吏"的意思解释、清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清吏”的意思:

“清吏”是指廉洁公正的官员,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官场中不贪污受贿、公正无私、勤政为民的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清”字有多种解释,如清白、清廉、清澈等,“吏”字指官吏、公务员。因此,“清吏”在康熙字典中应指廉洁公正的官员。

出处:

“清吏”这个词语没有特定的出处,但它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是形容官员品质的一种常用词汇。

同义词:

清官

廉吏

公正官

反义词:

贪官

奸佞

腐败官

相关词语:

廉洁

勤政

公正

严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有很多关于清吏的故事,比如包拯断案、海瑞罢官等。其中,海瑞罢官的故事尤为著名。海瑞是明朝的清吏,因弹劾权贵而受到陷害,被贬为庶民。后来,海瑞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清吏的典范。

造句:

在古代,那些清吏如海瑞、包拯等,都为后世留下了廉洁奉公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