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án lì
注音ㄒ一ㄢˊ ㄌ一ˋ
繁体賢吏
词语“贤吏”的意思:
“贤吏”是指有德才兼备的官吏。在中国古代,官吏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治理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因此“贤吏”一词体现了对官吏品德与才能的双重肯定。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贤”字解释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吏”字解释为官吏、公务员。因此,“贤吏”合起来即指有德才兼备的官吏。
出处:
“贤吏”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贤吏良民,皆得其所”之句。
同义词:
贤良、良吏、廉吏等。
反义词:
贪官、庸官、昏官等。
相关词语:
贤能、贤才、贤明、贤德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贤吏”的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清官故事,如包拯、海瑞等,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吏,以廉洁、公正、为民请命著称。
造句:
这位贤吏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