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shǐ

献豕


拼音xiàn shǐ
注音ㄒ一ㄢˋ ㄕˇ

繁体獻豕

献豕

词语解释

献豕[ xiàn shǐ ]

⒈  《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后因以“献豕”表示奉献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称奇。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献豕”表示奉献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称奇。

《后汉书·朱浮传》:“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见羣豕皆白,懐慙而还。”
唐 黄滔 《谢试官启》:“徒以献豕辞 辽,賫花躬 魏。税驾而旋同饮鳖,操弧而果异丽龟。”
唐 无名氏 《四灵赋》:“辽东 献豕,又何足数? 越裳 贡雉,失其所夸。”

分字解释


※ "献豕"的意思解释、献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献豕”的意思:

“献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献上猪作为祭品。在古代,猪是一种常见的祭品,用于祭祀神灵或祖先。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献”字有“献上、进贡”之意,“豕”字有“猪”之意。因此,“献豕”即献上猪。

出处:

“献豕”一词的出处较多,如《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中有“献豕于公,公宴我以酒”的句子。

同义词:

献猪、献豚、献牲

反义词:

夺豕、夺豚、夺牲

相关词语:

祭祀、祭品、祭祖、献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献豕”的典故,可以参考《左传》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在外流亡时,得到了一位名叫介子推的忠臣的帮助。后来,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的恩情,他决定献豕祭祀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却拒绝了晋文公的献祭,表示自己只愿默默无闻地为国家效力。

用这个词语造句:

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的恩情,决定在祭祀时献豕以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