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gluò

井络


拼音jǐng luò
注音ㄐ一ㄥˇ ㄌㄨㄛˋ

繁体井絡

井络

词语解释

井络[ jǐng luò ]

⒈  井宿区域。

⒉  井宿的分野。专指岷山。

⒊  泛指蜀地。

⒋  犹言井里、街道。

引证解释

⒈  井宿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岷山 之精,上为 井络。”
刘逵 注:“《河图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为 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为 东井 维络; 岷山 之精,上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是 井络 之野,与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维新梦·授职》:“回望 天彭 井络,彗星作作芒寒。”

⒉  井宿的分野。专指 岷山。

唐 李商隐 《井络》诗:“井络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
张索 《拟李义山<井络>》诗:“井络 天彭 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

⒊  泛指 蜀 地。

《宋书·袁豹传》:“清 江 源於滥觴,澄氛祲於 井络。”
宋 陆游 《晚登子城》诗:“老 吴 将军独护 蜀,坐使 井络 无欃抢。”

⒋  犹言井里、街道。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镇天为开。英雄割据三千年,圣代乾坤尽陶冶。翬飞井络周沓乎其间,不独帆檣往来者。”

分字解释


※ "井络"的意思解释、井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井络”的意思:

“井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本义是指井上用以系绳或拴物的络子,引申为井的绳索,比喻事物的根源或关键。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井络”的解释是:“井络,井上之绳也。络,系也。”这里解释了“井络”的字面意思,即井上的绳索。

出处:

“井络”这一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文学作品《红楼梦》等。

同义词:

同义词有“井绳”、“井索”等。

反义词:

反义词较少,但可以理解为与井无关的绳索,如“长绳”、“飘带”等。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有“井底”、“井泉”、“井栏”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井络”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不常见,但可以联想一些与井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的村庄里,井络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当清晨,孩子们会帮忙拉起井络,让井水顺利流进水桶里。

补充:

以下是一些与“井络”相关的句子示例:

1. 村中的井络已经年久失修,需要尽快更换。

2. 那条古老的井络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息。

3. 在深山中,那口井的井络显得格外清晰,指引着探险者前进。

4. 为了确保井水的清洁,村民们定期清理井络和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