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xiāo
注音ㄉㄚˋ ㄒ一ㄠ
繁体大簫
⒈ 编管吹奏乐器名。其形参差象凤翼。《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郭璞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邢昺疏引李巡曰:“大萧,声大者。”一说二十四管,见《广雅·释乐》。
⒈ 编管吹奏乐器名。其形参差象凤翼。一说二十四管,见《广雅·释乐》。
引《尔雅·释乐》:“大簫谓之言。”
郭璞 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大萧,声大者。”
词语“大箫”的意思:
“大箫”指的是一种大型的管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一种。它是一种古代乐器,比普通的箫更长,声音更加深沉,常用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或宗教音乐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于“大箫”的解释可能没有单独列出,但在描述“箫”时可能会提及“大箫”作为一种变体,指的应该是一种较长的箫。
出处:
“大箫”这个词语的出处很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它是乐器名称,因此其起源可能与箫乐器的起源相同,历史悠久。
同义词:
大箫
长箫
大管箫
反义词:
小箫
短箫
相关词语:
箫声
箫韵
吹箫
古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有许多关于箫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不乏与大箫相关的典故。比如,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将进酒》,其中提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对影成三人”的典故就来源于李白在月夜中吹箫,自己与自己的影子共成三人。
造句:
在民族音乐会上,演奏家们用大箫吹奏了一首悠扬的《梅花三弄》,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