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粟


拼音jī sù
注音ㄐ一 ㄙㄨˋ

繁体積粟

积粟

词语解释

积粟[ jī sù ]

⒈  谓贮存谷物。

⒉  指贮存起来的谷物。

引证解释

⒈  谓贮存谷物。

《战国策·秦策四》:“无把銚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议守》:“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第二问》:“清句数矣,乏伍犹故也;积粟课矣,空廩犹故也。”

⒉  指贮存起来的谷物。

《韩非子·十过》:“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
《史记·李斯列传》:“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汉书·霍去病传》:“至 窴颜山 赵信城,得 匈奴 积粟食军。”

分字解释


※ "积粟"的意思解释、积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积粟”的意思:

“积粟”是指储存粮食,通常指国家或个人为防备饥荒而储备的谷物。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积”字有累积、积聚的意思,“粟”字是指小米,两者结合即指积聚小米或粮食。

出处:

“积粟”一词的出处不明确,但可以从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的用法,如《左传》中有“积粟备荒”的记载。

同义词:

储粮

积谷

粮积

反义词:

粮荒

空仓

相关词语:

粮食储备

贮藏

积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积粟”的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一些成语故事,如“居安思危”,强调在平安时期储备粮食以防不测。

造句:

为了应对可能的粮食短缺,农民们开始积极积粟,确保家中有足够的粮食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