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ng

病笃


拼音bìng dǔ
注音ㄅ一ㄥˋ ㄉㄨˇ

繁体病篤


病笃

词语解释

病笃[ bìng dǔ ]

⒈  病势沉重。

be critically ill; be dying;

引证解释

⒈  病势沉重。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昭王 强起 应侯,应侯 遂称病篤。”
《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后病篤,復遣人哀恳神君求救。”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方 京 病篤,人谓其必死。”

国语辞典

病笃[ bìng dǔ ]

⒈  病势沉重。

《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
《三国演义·第二回》:「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

垂危

分字解释


※ "病笃"的意思解释、病笃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近来,某些专家学者呼吁青少年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大概是他们觉得“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于是病笃乱投医,转而向孔老夫子讨救兵了。


AI解释


词语“病笃”的意思是病情严重,接近死亡。它用来形容病人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病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康熙字典解释:

“笃”,病重也。“病笃”,谓病甚也。

出处:

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

同义词:

危笃、病重、重病

反义词:

痊愈、康复、健康

相关词语:

病情、病危、病故、病愈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病笃”这个词语本身比较严肃,通常不会与轻松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直接相关。但是,它可以出现在一些描述悲剧或生离死别的网络故事中,作为背景或情节的一部分。

造句:

尽管医生们尽了最大努力,但老人的病笃仍然无法挽回,家人都为他感到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