屉子


拼音tì zǐ
注音ㄊ一ˋ ㄗˇ

繁体屜子

屉子

词语解释

屉子[ tì zi ]

⒈  一层层大小相等可套叠的盛器,如蒸笼屉子。

steamer tray;

⒉  〈方〉:抽屉。

drawer;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屉子”。

⒉  一层层大小相等可套迭的盛器。

如:蒸笼屉子。

⒊  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可以取下的片状物。一本作“屉子”。

《红楼梦》第二七回:“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

如:椅屉子;窗屉子。

⒋  方言。指抽屉。

国语辞典

屉子[ tì zi ]

⒈  成套而大小相等,可以一层层整齐叠起来的扁平盛器。

如:「蒸笼屉子」。

⒉  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用来隔层,且可以取下的片状物。一般用棕绳、藤皮、钢丝等编成。也作「屉儿」。

《红楼梦·第二五回》:「一时下了窗子,隔著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

⒊  器物所附的匣子,可以推入或拉出,并能存放东西。

分字解释


※ "屉子"的意思解释、屉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屉子”的意思:

“屉子”指的是家具中用来存放物品的抽屉,通常用于衣柜、桌子、书桌等家具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屉子”这个词语,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康熙字典解释。

出处:

“屉子”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起源于古代家具的称呼,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

同义词:

抽屉、抽斗、抽格

反义词:

相关词语:

衣柜、桌子、书桌、抽屉柜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屉子”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家具、抽屉相关的趣事。例如,有人可能会讲述自己小时候在抽屉里找到珍贵物品的故事,或者讲述因为忘记关抽屉导致物品丢失的尴尬经历。

用这个词语造句:

妈妈打开衣柜的屉子,从里面拿出一件干净的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