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鸡


拼音mù jī
注音ㄇㄨˋ ㄐ一

繁体木雞

木鸡

词语解释

木鸡[ mù jī ]

⒈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

⒉  木制能飞的鸡。

⒊  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

《庄子·达生》:“纪渻子 为王养鬭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鷄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
唐 白居易 《礼部试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静而得者,故木鸡胜焉。”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须一精神似木鸡待鬪,还须解弄丸机彀。”

⒉  木制能飞的鸡。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墨子 刻木鸡以厉天,不如三寸之车鎋。”

⒊  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 罗荣统 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説不出。”
李玉林 《难忘的会见》:“﹝我们﹞像木鸡似的楞了半天。”

国语辞典

木鸡[ mù jī ]

⒈  用木制作的鸡。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⒉  形容人呆滞不灵活,或受惊吓得没了主意的样子。

《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分字解释


※ "木鸡"的意思解释、木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小明上课丝毫不听,时不时呆若木鸡,连老师也无可奈何。

2., 看守天道山的守卫们都呆若木鸡,眼里充满了惊恐的看着火中执着一把大剑笑的癫狂的人影,那笑声像是来自地狱深处的鬼啸。

3.等着检票的人各种若有所思或者呆若木鸡的表情。

4.搞笑语录: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以不变应万变不离其宗,成事不足挂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敌,举头望明月几时有,呆若木鸡毛当令箭,一泻千里共婵娟。

5.在林轩身旁的王雨薇,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一副白日见鬼的神情。

6.小敏在数学上可谓是呆若木鸡,但她在英语在全班堪称鹤立鸡群。

7.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不仅实力不行,连反击的勇气都没有,只是呆如木鸡一般站在周围。

8.这个罪犯刚才还气焰嚣张,现在一见到我们出示的证据,顿时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话来。

9.石惊天倒吸了一口冷气,茫然失措,呆若木鸡一般,良久才怫然不悦道:“青河小儿,你卑鄙无耻!”。

10.这个罪犯刚才还气焰嚣张,现在一见到我们出示的证据,顿时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话来。


AI解释


词语“木鸡”的意思:

“木鸡”原指一种无生气、呆笨的样子,后多用来形容人做事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木鸡”词条的解释为:“木鸡,无生气之鸡也。比喻人无生气,呆笨。”

出处:

“木鸡”一词的出处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对鸡的观察和描述。

同义词:

呆若木鸡

呆板

愚笨

笨拙

反义词:

机智

灵活

机敏

灵巧

相关词语:

木偶

木讷

木然

木讷寡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木鸡”在网络上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和典故,如“呆若木鸡”、“笨拙如木鸡”等。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庄子·秋水》中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庄子的人,他看到一只木鸡,觉得它呆笨无生气,于是便用木棍打它。结果,木鸡并没有动,反而使庄子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太过自以为是。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总是呆若木鸡地坐在那里,让人感觉他缺乏活力,好像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