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ān zhì
注音ㄍㄨㄢ ㄓˋ
繁体冠櫛
⒈ 梳发戴帽。
⒈ 梳发戴帽。
引唐 白居易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诗:“冠櫛心多嬾,逢迎兴渐微。”
清 吴伟业 《偶成》诗之十二:“冠櫛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谈。”
词语“冠栉”:
意思:指古代贵族或士人戴的冠和梳篦,泛指帽子、发饰等。
康熙字典解释:冠,头饰也;栉,梳也。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其中“冠”指贵族的帽子,“栉”指梳子。
同义词:冠冕、发饰、头饰
反义词:裸体、赤身
相关词语:簪笏、冠带、簪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没有特别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冠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诗经》、《楚辞》等。
造句:
1. 那位贵宾一出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头戴金冠,腰束玉带,冠栉鲜明,显得格外气派。
2.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冠栉为装饰,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