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六部


拼音liù bù
注音ㄌ一ㄡˋ ㄅㄨˋ

六部

词语解释

六部[ liù bù ]

⒈  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引证解释

⒈  隋 唐 至 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秦 汉 之中央行政为九卿所分掌。 魏 晋 以后,由尚书分曹治事,曹便渐变为后来的部。 隋 初于尚书省立吏、祠、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部。 唐 改祠部为礼部,度支为户部,左户为工部,都官为刑部,五兵为兵部,统归尚书省管辖。 宋 沿袭未改。 元 六部归中书省管辖。 明 废中书省,六部独立,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沿至 清 末。

国语辞典

六部[ liù bù ]

⒈  古代官制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

《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车马喧阗,尽六部九卿之辈。」

分字解释


※ "六部"的意思解释、六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们逐渐不再满足于欺压平民的快感,上至藩王妃子,下到六部高官,只要得罪了他们,他们都敢公然殴辱。

2.到清时,大学士赞理机务,表率百僚,但兼殿内及六部尚书衔。

3.的雏形,尽管眼下这三司六部中,只有兵部与商部勉强拿得出手,其他都是近乎形同虚设。

4.第六部分,农田水利灌溉组织制度模式选择.

5.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并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


AI解释


词语“六部”的意思:

“六部”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一种行政机构,指的是明清两代的六个中央行政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这些部门分别负责管理国家的人事、财政、礼仪、军事、司法和工程等事务。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对“六部”进行解释,但根据其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六部”在康熙字典中可能被解释为“明清两代的六个主要行政机构”。

出处:

“六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明朝,经过明、清两代的沿袭和发展,成为清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义词:

部、衙门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非六部”的部门。

相关词语:

六部尚书、六部官员、六部制度、六部职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六部”的一个网络故事是关于清朝官员如何应对皇帝的提问。据说,皇帝曾问一位官员:“你每天在六部中做了什么?”官员回答:“回禀陛下,我在六部中做了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官员在六部中的工作状态。

用这个词语造句:

清朝的六部制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