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zǎo

胶枣


拼音jiāo zǎo
注音ㄐ一ㄠ ㄗㄠˇ

繁体膠棗

胶枣

词语解释

胶枣[ jiāo zǎo ]

⒈  蒸熟的枣。

引证解释

⒈  蒸熟的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乃旋炒银杏、栗子、 河 北鹅梨、梨条、梨乾、梨肉、胶枣……之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枣》:“煮熟榨出者为枣膏,亦曰枣瓤;蒸熟者为胶枣。”

分字解释


※ "胶枣"的意思解释、胶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胶枣”的意思:

“胶枣”是指一种果实,学名为“枣”,因其产地或制作过程中加入了胶质,故称为“胶枣”。这种枣子口感粘稠,甜度高,常用于制作甜品或作为零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枣”的解释为:“枣,木名。实可食,味甘,性温。出幽、冀、并、凉、雍、凉、甘、肃、延等州。今人亦以胶粘之,名胶枣。”

出处:

“胶枣”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根据其名称和用途,可以推测其起源于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在枣树较多的地区。

同义词:

红枣、干枣、蜜枣、糖枣等。

反义词:

无明确反义词。

相关词语:

枣树、枣花、枣糕、枣泥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胶枣”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枣相关的民间传说,如“枣核姑娘”等。

造句:

奶奶家的院子里种满了枣树,每年秋天都会收获很多胶枣,吃起来特别甜。

这个句子描述了作者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美食的喜爱。